一切开始于4月18日,河南有那么几家银行:
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
上蔡惠民村镇银行。
柘城黄淮村镇银行。
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
这些银行的储户,突然发现银行的网站上不去了,手机APP也一样用不了,打电话同样没人接听。
这让储户一下慌了,怎么回事?银行跑路了?于是有人马上冲到银行,一看门还开着,稍微放了点心,可当他想要把存里面的钱拿出来时,幺蛾子来了。
一名行长告诉储户,因为河南在办一桩金融案子,所以4月18号,关闭了取款通道,明天吧,明天就能让大家按比例拿去存款可以看到上面这些银行,全都是你听都没听过的小银行,这种小银行,如果想吸引你去存钱,那么就一种方法,就是“高利息”。
可你说“高利息”也不算太高,在经历了前两年P2P的恶潮后,这几年严打7%,9%那种“高利息”这些小银行,开出的利息,普遍在4%-4.9%之间,也就比“工农交建”要高点。可光开“高利息”,你也只能吸引到本地人,本地人才有多少钱啊,所以这些银行想了招骚的。就是找“互联网金融捆绑”。
这些小银行,找百度的度小满、京东的京东金融、小米的天星金融等合作。
这些互联网大佬有庞大流量,而小银行有诱人的利息。
于是,一场把戏上演了。这些银行的高利息产品,就嵌入到上面这些互联网金融软件里去了。
这就让全国人,都能很容易的去把钱存进这些银行。把钱放里面,存一年,利息比其他银行都高。
于是在“高利息”和“大流量”的双重作用下,受害储户就一下遍布全国各地了。
因为只要下载个互联网金融APP,你就能很方便的存到这些银行里。可谁知道,这一存,就是存进一个大坑,有人存几万的,有人存几百万的。
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涉及上百万储户,涉及资金超接近400亿。5月底全国各地一波波人去郑州“讨说法”,然后在27号左右陆续返回。
到了6月10号,回去等消息的储户,更加焦急,因为4月的事,拖到6月,已经两个月了。
可不管是哪个部门,都死一样安静,没人给他们个明确说法。于是储户群里,就再次酝酿着,再上河南讨说法。
这不讨不知道,一讨吓一跳。
多位储户一进河南就发现,自己的健康码,红了!下方给红码的原因赫然写着:
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
可是这位储户是湖南人,根本连国都没出过,怎么可能是集中隔离的入境人员?
而且,这不是个例。河南,精准的给这群要去河南讨说法的储户,做了标记。
只要这群人一进河南,健康码,就自动变红
有些储户,人还在高铁上,也给弄上红码,这红码一弄上,整辆高铁即刻停运。再发展到后来,就算你人没进河南,千里之外,也能给你冠上个红码。
在广东的储户,早上发觉自己码也红了,于是打电话查为什么变红,得到广东的回复是:
红码是河南给你的,通过现在的大数据政务平台联动,所以你在广东的码,也红了。大家都知道,这红码是河南给储户弄上的,可到底是河南哪个部门的哪个领导,下的这命令,做的这决定,却是一问三不知。
再次展现,相互推诿的功力。反正就是给你不断的绕,谁都说不是我,你可以去问问哪哪哪个部门。
绕到最后,所有人都糊涂。
绕到最后,一笔烂账。过去河南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时间,甚至跨省,来控制住想要来讨说法的储户。
可现在呢,直接给个红码,全国就都帮着河南把储户控制住了。不得不说,想出这招的人,和决定用这招的人,实在是“高”,“高”得没边了。
然而,看似“高”得没边的主意,透支的是整个公信力。河南红码事件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而事件背后,也折射出大家对于健康码滥用,乃至个人生活被全方位监控的恐惧。
吕奕已持塞浦路斯护照逃往美国。吕老板人在国外,还能遥控国内储户变红码嘛?一个29岁的年轻人,在2003年就接了价值24亿的高速公路建设,淘到了第一金,通过这笔注资公司,换取银行股权,进而控制各地的农商行,村镇银行。
他一个人肯定干不了这件事,那么其他人哪?他跑了,责任都推给谁?这人就是一个马前卒,身后的大老虎是不会让他回来的,因为小说情节有时候源于生活。吕某国籍已迁往塞浦路斯。看到这个国家的名字,基本可以死心了。
塞浦路斯普通人比较陌生,但在业内绝对是鼎鼎大名。这个国家是个地中海岛国,基本国策很简单——“赚钱,毫无底线地赚钱”。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压实管理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严肃纪律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规定》贯彻落实。
据卡塔尔国家电视台一半岛电视台获取的泄密文件显示,在过去2到3年间约有500多位中国知名的高净值人士通过塞浦路斯黄金护照项目秘密取得了该国的公民权。南华早报披露了其中8位人士的姓名,在这8位人士中,有5位是现任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同时大部分都是中国有头有脸的大型公司主席。
赞(20)